格致豫剧网
首页 > 豫剧资讯 > 豫西调

豫西调

豫西调,是豫剧的一个流派,也称西府调。早年多在豫西山区以及洛阳一带演出,百姓称之为“靠山吼”,艺人们相传,豫西调是由清乾隆年间朱仙镇蒋门的一支流传下来的。在清光绪年间之前,豫西调和祥符调在板路、唱腔上基本相同,直到光绪末年才改唱“下五音”,和豫东的“上五音”唱法有了明显区别。自此,艺人们为了区别,把开封等地的上五音唱法称之为“豫东调”,洛阳一带的下五音唱法称之为“豫西调”、“西府调”。冯纪汉先生在《豫剧源流初探》中写道:“名旦纪喜来、名须生杨小德,在唱腔上进行了艺术改革,才开始唱下五音。下五音容易唱,不费嗓子,吐字清楚,行腔圆润,格外优美动听。西府调这种艺术革新,不但很快获得了人们的欢迎,而且还对以后的豫剧发展,起到良好的作用。”杨小德1873年生于洛阳,从小跟随父亲杨双喜学戏。杨小德唱腔真假嗓结合,行腔自然流畅,高低音运用自如。后和同时代的艺名为“乌木杆”名旦纪喜来长期合作演出,配合默契,对豫西调进行改革,改唱“下五音”,多用本嗓发声,音调深沉而又悠扬婉转,形成了与祥符调不同的特点。清末民初时间,豫西调太乙班分化为“太乙老班”和“太乙新班”。新生演员不断加入。须生有“三张一周”,三张即张同庆、张小干、张福寿,一周为周海水;旦行演员燕长庚、慕水旺、翟燕身、陈连堂等;净行演员任合元等;丑行演员任北方等;他们为豫西调的大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,发扬光大了豫西调声腔艺术。周海水等人培养了豫剧十八兰,燕长庚被称作“豫西调旦行总师傅”。豫西调特点:风格苍劲、悲壮、深沉、浑厚,其主要特征是以12356为腔体骨干音,以5I·654321为旋律线。又因“西府”唱法其腔韵多落“豫东调”主音“5”的下五度音即下属音“1”,因而又称“下五音”。传统演唱全用真声,大腔大口,赝腔带“咦”,“寒韵”(落4、7·)较多,且长于鼻音,这些特点便决定了它表现悲剧的突出功能。辛亥以后,为反映高亢、昂奋的,郑、洛一带的“高台班”开始往省会(开封)靠拢,同时也就开始了两大区域唱派的交流。1924-1933年间,少数豫西调演员曾不断楔入“豫东”搭班,试行“火力侦察”,但效果均不理想。直到1935年周海水戏班二进开封,始真正站稳脚跟,打开了局面。由于这次是经过了几个月的精心准备,又组织了包括张同庆、燕庚、周银聚、翟彦身、常香玉、汤兰香等名家在内的强大阵容;更重要的是:从社会背景看,由于时局逆转,广大群众中产生的悲观、失望,乃至愤慨情绪急待宣泄,于是很自然地也就接纳了这一流派,以“豫东”的慷慨、激昂,再辅之以“豫西”之深沉、悲壮,从艺术表现力方面讲,正如虎添翼,同时也是“应运而生”适乎潮流之举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,三十年代的这一交溶、结合,为豫剧此后的繁荣发展无疑起到了奠基和决定性的作用。

标签:

猜你喜欢

豫剧第一人是谁 长葛市豫剧团
长葛市豫剧团成立于1954年,是我市唯一的专业表演团体。剧团行当齐全,阵容整齐,现有演职人员60人,一级演员3人,二级演员6人。我团群英荟萃,人才辈出。“...
豫剧分为哪几个流派 长治豫剧团演出...
2月1日~2日,全省获奖剧目2012年新春文艺演出在省城南宫剧场举行,我市豫剧团的精品剧目《裴寂还乡》、《程婴救孤》参加演出,并受到了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。...
河南豫剧全场全集大剧 金不换率鹤壁市...
作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,5月3日,牛派戏曲名家金不换携鹤壁市豫剧团36名演职人员前往宝岛,以“牛派献‘丑’宝岛,两岸联演共同繁荣”为主题,开展为期...
豫剧铡西宫最后一场 金不换率团为牛...
“当官不为民做主,不如回家卖白薯”。这句出自河南豫剧《七品芝麻官》的经典台词,老少皆知。在元旦来临之际,12月28日至12月31日,由市政协主办,会同桥西...

强力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