格致豫剧网
首页 > 豫剧知识 > 豫剧奔放特色浓郁

豫剧奔放特色浓郁

豫剧,原称河南梆子,又名河南高调。由於在豫西山区演出时,多依山平土为台,当地称为「靠山吼」,新中国成立後以本省简称定名。豫剧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,不只在河南、河北、山东、陕西、山西、安徽、江苏、甘肃等地流行,远至东北、新疆、均有演出,上世纪中叶还经越南辗转传入,成为目前当地少数仍流传的地方剧种。

沿革变化 风格多样 豫剧开始於明末清初,初以清唱为主,深受老百姓的喜爱,并迅速发展。在流传过程中,不同地域形成了各种风格:祥符调(开封)、豫东调(商丘)、豫西调(洛阳)、沙河调(漯河)等。辛亥後,河南梆子更多进入城市演出。至上世纪三十年代,戏剧学社成立,革除旧戏班的不合理制度,对表演和舞台美术等进行革新,让河南梆子进入另一个发展阶段。到了抗日战争时期,更编演以爱国为题的古装戏和现代戏。以唱见长的豫剧,唱腔大板、流畅、节奏鲜明、极口语化,吐字清晰,行腔酣畅、容易听清,显示出特有的艺术魅力。 紧贴生活 节奏鲜明 豫剧的风格首先是富有奔放的阳刚之气,善於表演大气磅的大场面戏,具有强大的情感力度。其次是地方特色浓郁、质朴通俗、本色自然,紧贴老百姓的生活。另外,豫剧节奏鲜明强烈、矛盾冲突尖锐、故事情节有头有尾、人物性格大棱大角。豫剧的两大音乐主流:「豫东调」多用假嗓,声音高亢、活泼,花腔较多,擅於表现喜剧风格的剧目;「豫西调」则多用真嗓,悲壮低回,哭腔较多,擅长表现悲剧风格的剧目。它的伴奏乐队,过去曾有「一鼓二锣三弦手,梆子手钹共八口」的说法,早期还使用四大扇(大铙、大钹)和尖子号(管长一米左右)来制造雄壮热烈的气氛。现时,文场以中音板胡为主弦,配合二胡、琵琶、竹笛、笙、闷子、唢呐等,有时还加入坠胡、古筝,亦有引进小提琴、中提琴及西洋铜管、木管乐器,组成中西混合乐队。而武场的敲击乐器,则有板鼓、堂鼓、大锣、手钹、小锣和梆子等。 四大行当 分门别类 豫剧的角色行当分生、旦、净、丑四大行当,其戏班组织有「四生四旦四花脸,八个场面两箱官」之说。四生是大红脸(又叫红净、戏生)、二红脸(又叫马上红脸)、小生、边生(又叫二补红脸);四旦是正旦(青衣)、小旦(花旦、闺门旦)、老旦、帅旦;四花脸是黑头(副净)、大花脸、二花脸、三花脸。它早期以生行戏为主,惟近代多位名旦在豫剧界叱风云,如陈素贞、常香玉、崔兰田、马金凤、阎立品等,令旦角取得了主导地位。

标签:

猜你喜欢

河南豫剧刘新民全场 豫东红脸的生存现状
豫东红脸的一代宗师,毫无疑问应该首推唐玉成老先生。他生前留世作品极少,但在他那具有标志性的《火烧纪信》唱段里,高亢洪亮,苍劲悲壮,粗犷豪放,刚柔相济,善用...
豫剧《朝阳沟》双上山 让人担忧的豫剧
生在河南,长在河南,从骨子里爱着家乡戏:豫剧。然而现在的豫剧,我可是不敢恭维。近半年来,看了不少戏,有豫剧有曲剧,曲剧咱就不说了。但说豫剧,总结起来有一下...
河南豫剧老戏大全 视频 西安豫剧团在社...
西安豫剧团走进西安农械厂社区,以精彩的表演向喜度中秋佳节的上千名群众献上一份文化大餐。西安豫剧团来社区,是我市开展“千场戏剧惠民活动”的一部分,该团是受长...
放一个河南豫剧 清朝时期的豫剧
据清李绿园于乾隆四十二年(1777)成书的《岐路灯》和乾隆五十三年(1788)《杞县志》记载,当时梆子戏已在开封、杞县一带盛行,并曾与罗戏、卷戏合班演出,...

强力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