格致豫剧网
首页 > 豫剧知识 > 豫东调诞生的渊源

豫东调诞生的渊源

关于豫东调的形成,有两种说法:

一种说法是,开封附近的祥符调传入演变而成, 乾隆年间,住在开封城南朱仙镇北门附近的著名梆子戏艺人蒋扎子,开科授徒。数十年间,蒋门班培训了大量的梆子戏演员。道光年间,黄河在开封一带决口,朱仙镇周围尽成汪洋,蒋门班无法维持下去,便向四方流落、发展。艺人相传至商丘一带的,形成豫东调。

但是上述说法得不到证据的支持,开封附近蒋门何时传入商丘一带,没有文字可考。从朱仙镇《重修明皇宫记》上所记载的清同治年间的70多个班社中,竟然没有一个是商丘地区――豫东调的戏班,不知其中的情由何在?

另一种说法是,山东境内的梆子在乾隆年间流入商丘,受当地民风俗,语言及乡土艺术的影响,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“河南高调”――豫剧豫东调。从艺术特点上来说,所有的豫剧流派中,只有豫东调和山东梆子最为接近,剧目多相同,早期也是――红脸和黑脸戏为主。从产生年代上说,山东境内的高调梆子科班最早的高调老班“五福班”。是明朝万历皇帝登基以前由李翰林创办的,至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。清代组建巨野大姚班,成立于乾隆二十五年(1760年)至今也有200多年的历史了,从地理位置和语言风俗上来讲,商丘一代和鲁西南地区近似度要大于开封地区,山东境内的高调梆子的流入商丘也是很合情合理的。著名的山东梆子科班大兴班、定陶东三义堂及曹县的三义堂班曾在商丘地区演唱多年,在此培养了大量的豫东调演员,豫东调较为有名的演员孙照登、苗喜臣、黄儒秀、赵义庭均为山东籍,且为山东梆科班出身,山东鲁西南境内的高调梆子的流入商丘也是很合情合理的。至于和祥符调的融合,那是以后的事情了。

标签:

猜你喜欢

豫剧mp3戏曲全集 豫剧春满太行亮...
3月15日,辉县市张村乡裴寨社区杨圪当村举行了有几百年传统的庙会。庙会上,一部大型现代豫剧《春满太行》吸引了数百名村民前来观看。当日上午9时,新乡市豫剧团...
河南豫剧名家唱段 豫剧旦角索海燕
索海燕,女,豫剧旦角。1965年,农历乙巳年出生,河北省磁县白土镇人。1976年考进河北磁县戏校,学习期间,表现突出,先后主演《穆桂英下山》、《大祭桩》、...
河南豫剧最苦的唱段 豫剧旦角朱桂芹
朱桂芹,女,豫剧旦角。1956年出生,山东单县人。14岁学艺,主攻花旦,闺门旦。1997年拜豫剧大师常香玉为师,学习常派艺术,朱桂芹唱腔优美,表演细腻,扮...
豫剧名家名段集锦 豫剧常派花木兰一折
《花木兰》是常香玉大师最有分量的一出戏,因为它相比”红白花“来说,是最完整的一出大戏,且其中经典唱段最多,又拍成了电影,在全国影响极大。常香玉为塑造花木兰...

强力推荐